首頁 > 經營管理 > 能夠交班傳承,是一種成就感
大瓏企業董事長劉惠珍

能夠交班傳承,是一種成就感

EMBA雜誌423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21.10.28

 

 

不懂製造,卻選擇做醫療產品創業;沒經驗,但積極爭取與龍頭合作;公司上軌道後,立刻規劃交班與傳承。劉惠珍快又叛逆的腳步中,大瓏成為最大手術電燒刀製造商。


大瓏企業董事長劉惠珍的創業歷程有點戲劇,又有種叛逆的精神。一個富家女兒決定要證明自己,她選擇創業,而且投入一個高門檻,極專業的市場。她做手術用的電燒刀。


「創業時,我就決定要做差異化的東西,」她說,「它有一定的進入門檻,能避免高度競爭。這也保障了我們第一天做的產品,到現在三十幾年還在做。」


一九八七年創立大瓏,劉惠珍從媒體資料上挑選了電燒刀的最大廠商Valleylab,直接登門爭取合作。隨著客戶成長,大瓏也不斷提升能力,從單純代工製造,到設計製造。她甚至主動出擊,向客戶提案創立第二品牌,由她負責供給,成為客戶緊密的合作夥伴。


她的策略奏效。今天,大瓏是全球最大手術電燒刀製造業者,全球市佔率二七%,等於每四支電燒刀,就有一支來自它,可說是醫療產業的隱形冠軍。大瓏的其他產品還包含微創手術醫療耗材、急救醫療耗材,以及骨科器材。今年公司營收預估達四十億元。


劉惠珍總是想在前面,過去幾年來,她已經規劃好接班和傳承計畫。問她,如果時光倒流,會有什麼不同的做法,她毫不猶豫地說:「多聽老人言。」


她遺憾當時沒有和父親分享困難;她的舅公王永慶原來想要投資她,她也拒絕了。「現在有時候碰到問題時,我就會想,他會給我什麼忠言和指導?」她感慨地說。


劉惠珍最近接受本刊專訪,分享她經營企業的歷程領悟,以及交班傳承時的思考,以下是專訪內容摘要:


■許多人會循著主流市場,但你一開始走的就是比較特殊的市場。在這個過程中,你的思考是什麼?


□從市場觀點、消費形態和行為來看,在創業時,我就覺得要做差異化的東西。我們選擇電燒刀,它屬於侵入性的第二類產品,有一定的進入門檻,能避免高度競爭。這也保障了我們第一天做的產品,到現在三十幾年還在做,這個跟電子消費產品很不一樣。


之後,我們決定跟著標杆企業走,跟它學產品、組織文化、公司治理等等。我們選擇電燒界的龍頭老大Valleylab。雖然我們小,但我常跟他們講,我是你的策略夥伴,他們基本的電燒產品幾乎都是我們做的。


另外,早期很多台商都去大陸,我一九八七年回台灣,台灣缺工、缺土地,可是人親土親。如果要留在台灣,就要想辦法自動化才有競爭力。醫療產品是一個小眾市場,不見得有那麼多的量,如何讓產品有更好的附加價值?


我們就從當初非常人工,走到半自動化,再到全面自動化,開始運用機械手臂、AI、 IOT(物聯網),改善製程。電燒刀是一般開刀房必備的產品,這個產品做了三十幾年沒變嗎?絕對有,我們自動化後,設計當然要改變,要讓它更有競爭力。


■之後你也拓展到其他市場,你是怎麼選擇要投入哪些領域?


□我們想要走到一個比較獨特、利基的市場。二十年前,就從一般的外科走向比較特殊的科別,尤其是走入骨科,我們沒有去做比較一般的骨釘、骨板,還是專注在做跟電燒有關的器材。之後挑選在運動醫學方面專精的公司一起合作,踏入了運動骨科醫材。


■為什麼你會這麼早就開始規劃交班?這個事業是你一手創立的,你不會有失落感嗎?


□我想是因為我的父母吧!我父親晚年身體開始不好時,他做了很多的措施,加上我母親在我創業時說過:「有辦法開始,要有辦法結束,才叫作成功。」他們永遠以身作則。後來雙親生病,我就開始有一個觀念是要傳承。


我覺得能夠交班是一種成就感。沒有捨哪來得?作為一個創辦人,讓公司能走下去才是你的使命。有人來接,你會感激他。用這樣子的心情,就沒有太多的「你真的可以離開嗎?」的感覺。


我不是上班族,遞辭呈就可以退休。人才取得、未來產能和科技,這是要部署的。三十多年來,我們跟大廠不只有生意上的關係,也有一些情誼。有時候你要幫接班人講一些話,讓他好做事一點,這就是我未來的角色。其實去年我滿六十五歲就應該退休,因為新冠肺炎、建廠的延遲,所以延到明年。


要多聽老人言


■如果時光倒流,在經營事業的過程中,你會有什麼不一樣的做法?


□要多聽老人言。我是一個蠻自我的人。回來台灣自己創業做生產,我父親反對,前幾年真的是非常辛苦。等到真的放鬆下來,我的長輩都年紀大了。


我父親一定有很多經驗,如果早一點在餐桌多跟他分享我的困難,冤枉路可能就會少走一點。或者我的舅公王永慶先生,在退休後說要投資我,那時我跟他講現在還不是時候。我覺得很可惜,一個這麼有經驗的人,如果多讓他參與,可能現在又不一樣了。


也遺憾他們都離開了,現在有時候碰到問題時我就會想,他們會給我什麼忠言和指導?站在他們思考的立場來看事情,我應該要怎麼做?如果讓我重來,我一定要多花一點時間跟他們接觸,聽他們遇到難題時怎麼處理。所以我才會要在健康時就退下來,給晚輩比較切身的指導,還有人脈上的傳承。

 

相關文章 ARTICLES
七大關鍵行動 向危機中的資優生學習
疫情為全球企業帶來嚴峻的挑戰與衝擊,然而有些企業不僅沒有卻步,還大膽行動,從中找 ... ...
2020.08.01
READ
佐登妮絲國際公司執行長陳佳琦 我的工作是「做人」
從美容店起步,佐登妮絲拓展到化妝品研發製造、醫美診所,近年又打造美容生技園區,跨 ... ...
2022.07.28
READ
創兆生物科技公司 用數據打造更好的醫療體驗
如果把運用於零售產業的數據分析,以及經營顧客的方式,放入醫療產業當中,會產生什麼 ... ...
2021.07.27
READ
給「異見」的外來者 索尼如何發動「感動」革命,點燃員工熱情
當索尼陷入經營危機,股價不斷下跌,一個非工程師出身的領導人,如何帶領團隊反敗為勝 ... ...
2021.09.30
READ
專訪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許瑞格 重點不是點子,是實驗
好點子已經越來越不重要了,更重要的是怎麼樣發展可測試的假說,透過快速簡單的實驗, ... ...
2019.08.01
READ
勤誠興業董事長陳美琪 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
做的是電腦和伺服器機殼,這些「很硬」的產品,勤誠興業董事長陳美琪,卻不斷往「柔」 ... ...
2024.01.31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