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營管理 > 規模化的秘密
從1到100

規模化的秘密

EMBA雜誌429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22.04.28

 

再好的產品如果無法規模化,就無法推向廣大市場,為企業創造新的成長。再好的做法如果無法規模化,就很難全面展開,為組織帶來新的改變。


規模化的路上有哪五大門檻?應該留意哪些徵兆,才能從一成長到一百?


為什麼一個很好的點子,無法順利製作成產品?為什麼一個產品試賣時很受歡迎,上市後的銷售狀況卻不如預期?為什麼這個做法在這家工廠運作得很好,但在其他城市的工廠卻成效有限?答案是因為它們都無法「規模化」。


無法規模化的點子和產品,就無法推向廣大市場,為企業創造新一波的成長。無法規模化的政策或做法,就很難全面性地展開,帶來新的改變。


全球知名經濟學家李斯特(John A. List)指出,如果想對世界產生有足夠意義的影響,就必須通過規模化的考驗。沒有規模,你的構思或產品就只是在一個小區域裡的小打小鬧。


李斯特認為,構思或產品無法規模化的原因在於,「電壓下降」(voltage drop)。電壓下降指的是,企業在規模化後,無法維持原有正面成果的情況。


李斯特是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教授,曾是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的資深經濟學家,也曾擔任過共乘服務公司優步(Uber)與來福車(Lyft)的首席經濟師(chief economist)。


如何知道公司的構思或產品,是否有足夠的能量規模化?如何避免電壓不足的狀況?李斯特在新作「電壓效應」(The Voltage Effect)一書中指出,規模化的路上有五大門檻,若無法通過任何一個門檻,就代表你的構思沒有足夠的生命力創造規模化。以下是他提出的五大生命象徵診斷系統:


1.是否是偽陽性結果
一開始就誤判可行


在將一個構思規模化之前,組織通常會先測試其可行性。這個時候,他們往往會遭遇第一個陷阱,那就是所獲得的結果為偽陽性(false positives)。這指的是,該構思明明不可行,卻被誤判為是可以的。


舉例來說,二○○六年,李斯特與團隊為了幫助克萊斯勒集團(Chrysler)提高獲利,提議推動職場健康計畫。他們認為,若員工健康,便能降低公司醫療成本,又能減少曠工、改善工作表現,提升生產力。


他們在該公司旗下一間工廠進行測試,而根據抽樣員工的實驗結果,該計畫成效頗佳。克萊斯勒的執行長因此迫不及待想要把這計畫規模化,擴大到其他三十間工廠。


然而,李斯特的團隊出於謹慎,決定至少再實驗一次。結果從同一間工廠採樣的另一批員工,在曠工率、醫療支出等,都跟其他未參與該計畫的員工沒有什麼差異。這代表的是,最初的結果是偽陽性。


偽陽性的出現,大多時候可能是因為無心之過,比如說出現統計誤差,或是人類的認知偏誤(cognitive biases),導致我們無法理性思考,即使所獲得的資訊是正確的,卻仍做出錯誤的判斷。 


然而有時,偽陽性則是刻意偽造的結果,比如說,某些學者為了登上知名期刊,名利雙收,而捏造研究成果。曾被揭露偽造實驗結果的科學家萬辛克(Brian Wansink),就是一個例子。


為了避免落入偽陽性的陷阱,最簡單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複製原先的實驗,以驗證其結果真偽,而且最好能重複個三、四次。要注意的是,實驗應該由沒有利益糾葛的中立第三方來進行,以避免球員兼裁判的狀況。


2.是否高估了能捕捉的市場
不夠了解顧客、研究樣本不具代表性


規模化的路上可能出現的另一個問題就是,誤判了自己的構思實際所能捕捉的市場大小。導致這個狀況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就是你不夠了解自己的顧客。


想要規模化時,必然要觸及各種不同的對象。若某特定顧客群的獨特需求被忽視,就可能導致原本有潛能的構思,在規模化時電壓下降,經典案例就是美國K超市(Kmart)的藍光特賣活動(Blue Light Special)。


一九六五年,印第安納州的一位店長想出了一個促銷商品的辦法。他在店內安裝了警車上的藍色閃燈,在藍光閃起的同時,店員拿著大聲公出來,告知店內某商品現正超低價折扣中,要買要快。


這新奇的方法獲得極熱烈的迴響,並引起其他分店的效法,也就是說,它迅速地規模化了。而它之所以成功,不只是因為方法創新,更是因為每個據點的促銷商品由該店長決定,因此能因地制宜。比如說若這陣子陰雨連綿,特賣品就可能是雨具。


但K超市的高階主管後來決定,從此由總公司統一規定促銷內容。這種忽略不同顧客區隔獨特需求的做法,讓這個原本令人讚頌的構思,電壓呈現斷崖式下降,最終失敗。


除了上述這狀況,另一個導致錯判市場的理由是,誤以為驗證該構思可行性的小群體,能夠代表你未來意圖服務的大群體,不料該樣本卻不具代表性。這是因為人們有意或無意的選樣偏差(selection bias)造成了這樣的結果。


舉例來說,有時為了讓某計畫展現最大效果,實驗者可能會刻意挑最能從中受益的群體為樣本。李斯特便舉例,印度曾為了解決人民普遍的貧血問題,而實驗了加鐵鹽的療效。


在發現參與者狀況大有改善後,該計畫便擴大推行,但效果不如預期。原來是在原本的實驗中,研究者特別挑選了青少女為對象。該療法對這個族群很有效,但對於一般人卻不見得。


要避免這類失誤,最初挑選來驗證構思的群體,就必須能代表未來想觸及的更大群體。若目標群體具多樣性,樣本就應該反映這點。如此一來,才能真正評估你的構思是否有市場,規模化後能獲得成功。


3.是否存在不可妥協的要素
存在某個無法被大量複製的條件


某些構思無法規模化的原因就在於,它在規模小時獲得成功的關鍵要素,是無法大量複製的,偏偏它又是不可欠缺的要素。


分子料理巨匠亞卓安(Ferran Adrià)的餐廳就是一個例子。他的餐廳沒有連鎖店,因為鬼才等級的廚藝是無法大量複製的。若廣設分店,不是導致這位廚師左支右絀,就是餐點水準下滑。


為了避免在無法規模化的構思上白費心思,你得先確認,它在現階段成功的關鍵要素是什麼,這些要素是否絕對必要,又是否能規模化。


這些要素通常可以分為「廚師」或「食材」,也就是你的成功所依賴的是構思或產品本身(食材),或是某個對於該構思或產品不可或缺的人(廚師)


如果是廚師,因具備獨特技能的人難尋,規模化可能因此受阻;而如果是食材,你得判斷哪些要素可以妥協,即使捨棄了也無所謂;哪些又是絕對不可或缺的要素。


接著就要確認,這些要素否是能輕易擴大規模。以出版商為例,其配銷網絡是它的關鍵「食材」之一,而且是可以規模化的,因為它能立即為多家書局供應所需的書籍。然而它的另一個必須「食材」,也就是內容優質的書本,則難以規模化,這是因為好的作家有限。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29期

 

相關文章 ARTICLES
不斷對話 對話型商務崛起
答應公司(ReplyYes)專門販售黑膠唱片。會員每天都會收到一封公司寄來的手機 ... ...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暨CEO張瑞敏 有一種病叫作「大企業病」
獨創的「人單合一」管理模式,如何讓海爾轉型成全球頂尖白色家電品牌? ...
2019.11.28
READ
春池玻璃董事長特助兼研發長吳庭安 用創舊,做創新
囤積近三萬公噸的面板玻璃,讓春池一度陷入瓶頸,吳庭安運用這些玻璃,開發出全新建材 ... ...
2019.02.20
READ
團隊領導 檢測一流團隊的五個問題
表現卓越的團隊,重點不在組成團隊的是誰,而在團隊的共事方法。谷歌整理出以下五個問 ... ...
專訪哥倫比亞大學商學教授羅傑斯 (David Rogers) 數位轉型的重點不是科技
數位轉型不是一個有截止日的專案,而是一趟應持續進行的旅程;它的重點不是數位科技, ... ...
2023.11.30
READ
讓顧客難忘,讓員工感動 創造驚豔時刻
出乎意料的驚喜、受到表揚的瞬間……,經過妥善設計,一些時刻會令人終身難忘,不斷回 ... ...
2017.12.19
READ